进入秋季,为了养护身体防生病,人们都知道要防“秋燥”。那么“燥”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呢?
从中医上来讲,燥为秋季的主气,认为“燥”是秋季最易伤人引起疾病的邪气。因此,在中医学病因概念里,就有“燥邪”。
燥邪致病有外燥和内燥之分。
外燥来源于自然界干燥的气候或环境状态,多从肌表、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的病因,多发生在秋季;内燥指因各种各样的原因(如高热、吐、泻)引致人体内津液精血耗伤而形成的不正常状态。
在外燥病因之中,由于相兼的寒热邪气不一,又可以分为温燥和凉燥。一般来讲,在初秋有夏热之余气,久晴无雨,秋阳以曝,燥与热相合侵犯人体,人出现的不适或疾病多是与“温燥”有关;而进入深秋到冬季,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凉,燥与寒相合侵犯人体,人出现的疾病就多是跟“凉燥”有关。
内燥,是指因各种原因(如高热、吐、泻)引致人体内津液精血耗伤而形成的病理状态。内燥以虚为主,或偏于寒,或偏于热,主要症状可有皮肤憔悴、毛发枯焦、爪甲脆裂、口唇燥裂、舌上无津、口渴咽燥、目涩鼻干、大便秘结、小便短少等。又因患病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。如阴虚血燥,可见皮肤干涩作痒,皮屑纷纷脱落;而津枯肠燥,又主要表现为大便燥结难下,甚至秘结不通。
当然,秋季的燥邪,最易直接损伤的就是人体的肺!中医认为“肺为娇脏,喜润恶燥”。外燥(干、热、凉等气候)从口鼻、肌表侵袭人体(肺开窍于鼻,外合皮毛),就容易伤肺。肺气燥热,导致机体的津液不足,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“干燥症”,如皮肤干燥,口燥咽干、干咳少痰,喘息胸痛、甚至咯血等。
为预防秋燥引起身体的不适或者疾病,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呢?
一、护肺养肺,宜喝润肺汤
这里推荐几种常用的食材,蜂蜜、猪肺、黑芝麻、白果、银耳、秋梨、枇杷、橙子、甘蔗、百合、山药、莲藕、萝卜,可搭配熬制润肺汤,在日常喝一喝。
可自制润肺的药膳,沙参玉竹雪梨银耳汤:
沙参15克,玉竹15克,雪梨150克,水发银耳80克,苹果100克,杏仁10克,红枣20克。以上食材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小时,揭盖加入30克冰糖,放温凉即可食用。
功效:沙参,玉竹,雪梨,银耳都是滋阴润肺佳品,一起炖汤,具有养心润肺、解毒清燥,止咳化痰的功效。尤其透合干咳少痰、咽干者饮用。
二、宜多吃新鲜的蔬菜、瓜果
多吃新鲜的蔬菜、瓜果,既可顺应四时之气,又能满足滋养身体所需。比如如百合、山药、荸荠、栗子、核桃、花生、芝麻、蜂蜜、红枣、苹果、梨,石榴、葡萄、柚子、柠檬、山楂、番茄等,另外,莲藕、冬瓜、萝卜、西葫芦及各种菇类,也很适合进食。既可润肺,又能调和脾胃。
同时要注意,少食辛味食物,比如葱、姜、蒜、茴香、八角、韭菜、辣椒等,少进食火锅及油炸煎炒类食物等。
提醒一下,脾胃虚寒者,应注意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。
三、做好护肤工作
炎热退场,正真凉爽的秋季来临。虽然秋季较为凉爽,但是气候偏干,空气比较“燥”,这对人们的健康来说,对体内燥容易伤肺,所以需要多喝汤汤水水或者吃梨等来润肺,对于皮肤来说,很多朋友在秋季会出现皮肤干燥、嘴唇干裂、手脚破裂的症状,身体四肢的皮肤也会感到瘙痒,这就是“外燥”会给皮肤造成的影响。如果经常出现皮肤瘙痒、口干、咽燥等症状,说明机体津液不足,需要适当补充水分。
同时,也可使用外用的产品来解决手足干裂、皮肤瘙痒等症状,可以改善秋燥对皮肤带来的不适。
甲冉生 温馨提醒
除了以上重点之外,防秋燥还应注意以下细节
1、秋天气候渐冷,衣服不可急加,有意让机体冻一冻,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,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方法。
2、进行适量的户外锻炼可以有效缓解“秋乏”、疲惫、乏力、精神不振等,另外加强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,预防冬季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。
3、睡眠要充足,增加睡眠一小时,可以让我们保持精神,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,养精蓄锐。